2025-01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特指环境温度低于-10°C),想要顺利启动柴油发电机组,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燃油与空气在气缸内要形成一定数量的可燃混合气体;②气缸内的混合气体要达到可燃点; ③着火点温度要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下面来看看低温条件对柴油机启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柴油发电机组 1)柴油机着火困难,环境温度低,气缸套、活塞等零件温度降低,进入气缸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柴油机在冷启动时压缩终点,气缸内压力降低,温度达不到柴油着火温度,造成冷启动困难。 2)启动阻力增大,冷机启动时,润滑油黏度大,流动性能变差,曲轴与轴瓦等摩擦机件之间的润滑不良,摩擦阻力增大,使启动阻力力矩增大。 3)蓄电池容量下降,蓄电池容量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研究表明,普通铅酸蓄电池在-40°C时,电解液黏度比0°C增加了3~4倍,电阻率与常温相比增加7倍,容量只有原来的1/5。此外,蓄电池的充电能力也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下降。在正常情况下,剩余电量为50%的蓄电池经过6h的充电,可达到额定容量,而在-10℃时,同样放电的蓄电池,只能充电到60%的额定容量。 现外,低温条件下,电器元件中的线圈电阻会降低,线圈吸合需要的安匝数增加较大,导致触头容易弹跳,降低了电器机械寿命,容易出现误报警和误操作,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控制模块的液晶显示屏在-40℃出现黑屏,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2025-01
1.排气管冒黑烟的主要原因是气缸内空气较少.燃油较多.燃油燃烧不完全或燃烧不及时而引起燃油泄漏,因此,在对故障进行检查和分析时,要紧紧围绕此点,找出原因。采用逐气法检查油缸时,首先确定是否是单缸工作不良,还是全缸体运转不良。 如果某汽缸停止工作,冒黑烟现象消失,则是由于个别汽缸工作不佳导致冒黑烟,可从个别汽缸工作不良上找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喷油器工作不良、喷油压力低、喷油器滴油、喷油质量差、油滴强度过大等原因造成柴油燃烧不完全。所以,当发现柴油机出现间歇敲缸声,排气声音不均匀,表明喷油存在问题时,应及时检查并调整喷油器;b.喷油泵调节齿杆或拉杆行程过大,供油不足;c。造成进气量不足;d.喷油泵柱塞套端面与流出阀座的接触面没有密封,喷油泵调整齿圈锁紧螺钉或柱塞调整拐臂松动,造成供油失效,间歇排黑烟。 发电机烟色异常 如各气缸停止工作后,均不能消除冒黑烟的现象,应从总体上找出原因。 a.柴油机负载过重。内燃机负荷过大,供油量增加,燃油无法充分燃烧,它的排气会冒黑烟。因此,如果发现排气管有黑烟,柴油机转速无法提高,排气声特别大,说明柴油机超载。通常只要减轻负荷就会有所改善。 b.石油供应提前。油缸内的压力.温度较低时,供油时间提前加油,使部分柴油燃烧不完全,形成炭粒,从排气管喷出,呈灰黑色。油的供应时间要调整。 c.空气过滤器被堵塞,柴油机进气不足也会冒黑烟。如柴油机高速.低速均冒烟,宜进行空滤试验。如冒烟立即消失,说明空气过滤器堵塞,必须立即清理。 d.柴油质量不达标,影响雾化和燃烧。 2.排放口冒白烟,说明进气缸的燃油没有燃烧,而是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变成雾、汽。由于温度低,排出的白烟多,油路内有空气或柴油中含有水。若为低温,待温度上升时,冒白烟就会自动消失。在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是故降,而是不用处理。如油路上空气或柴油中含有水份,其特点是排出时除带有白烟外,柴油机运转时还会起伏起伏,运转不稳。如冒白烟,有可能是单一气缸盖底或缸套出现裂纹,或气缸垫密封不良而造成的。 3.排气管冒出蓝烟,主要是由于进入燃烧室的机油燃烧造成的。检验时应该由易到难,首先检查机油缸是否有油,然后检查空气过滤器油槽和滤芯上的机油过多。其他原因很难检测出来。除了采用逐缸停止工作的方法外,还应进一步检查气缸盖,拆下活塞和气门,以确定是由于单个气缸还是整个气缸工作异常造成的蓝烟。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来判断,即根据柴油机的使用年限,若柴油机接近大修时出现蓝烟,一般都是因为活塞.缸体,活塞环.气门和阀门导管有问题,应该通过维修予以消除。
2025-01
(1)机械法 机械法,是利用机械零部件间的摩擦、切削等作用清除零件表面锈层。常用的方法有刷、磨、抛光和喷砂等。单件小批维修靠人工用钢丝刷、刮刀、砂布等刷、刮或打磨锈蚀层。成批的零部件或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电动机或风动机等作动力,带动各种除锈工具进行除锈,如电动磨光、抛光、滚光等。喷砂除锈是利用压缩空气,把一定粒度的砂子通过喷枪喷在零件的锈蚀表面上。它不仅除锈快,还可为油漆、喷涂、电镀等工艺做好准备。经喷砂后的表面干净,并有一定的粗糙度,能提高覆盖层与零件的结合力。机械法除锈只能用在不重要的机械零部件表面。 (2)化学法 化学法,这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把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物溶解掉的酸洗法。其原理是酸对金属的溶解以及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氢对锈层的机械作用而使锈层脱落。常用的酸包括盐酸、硫酸、磷酸等。由于金属的材质不同,使用的溶解锈蚀产物的化学药品也有所不同。选择除锈的化学药品和其使用操作条件主要根据金属的种类、化学组成、表面状况和零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因素来确定。 (3)电化学酸蚀法 电化学酸蚀法,就是把零部件放置在电解液中通以直流电,通过化学反应达到除锈目的。这种方法比化学法快,能更好地保存基体金属,酸的消耗量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把被除锈的零部件作为阳极;另一类是把被除锈的零件作为阴极。阳极除锈是由于通电后金属溶解以及在阳极的氧气对锈层的撕裂作用而使锈层分离。阴极除锈是由于通电后在阴极上产生的氢气使氧化铁还原和氢对锈层的撕裂作用使锈蚀物从零件表面脱落。上述两类方法,前者主要缺点是当电流密度过高时,易腐蚀过度,破坏零件表面,故适用于外形简单的零件。而后者虽无过蚀问题,但氢易进入金属中,产生氢脆,降低零件塑性。因此,需根据锈蚀零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除锈方法。